“壁画禅心”戴渭个人作品巡展:传统与创新的艺术交融

近日,“壁画禅心”戴渭个人作品巡展拉开帷幕。著名壁画艺术家戴渭携其十余年潜心创作的造像画与壁画作品集惊艳亮相,以独特的矿物颜料技法和深厚的佛学文化底蕴,在当代壁画领域开辟出一条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道路。
策展人介绍,戴渭的艺术创作灵感,源自一场改变其人生轨迹的敦煌之旅。谈及创作初衷,戴渭眼神中满是追忆,深情表示:“那些斑驳却依旧鲜艳的古老壁画,仿佛在诉说着丝绸之路的沧桑故事。”正是这次与千年壁画的邂逅,点燃了他内心对壁画艺术执着追求的火种。
戴渭堪称当代壁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融通中西的艺术修养与深厚学识底蕴,使其构建起独特的创作体系。其艺术风格雄浑大气,创作技法不拘一格,深入钻研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将多元艺术养分巧妙熔铸于创作之中。以佛造像题材为例,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别具一格,既蕴含民间艺术的信仰神韵与文人笔墨的雅致意趣,又巧妙融合西方油画的厚重质感,更将个人的人生感悟凝于笔端。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他不断突破自我:从注重尊像意趣,到深入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从细腻立体的刻画,转向简练大气的塑造;从单一技法的运用,到多画种技法的融会贯通;从表现个人情感,到追求艺术的磅礴气象。每一步转变,都彰显着其艺术境界的升华。
在艺术表现上,戴渭对细节的雕琢令人叹服。他借鉴中外艺术大师的创作技法,通过反复叠加的方式塑造画面,使作品兼具厚重感与灵动性,将艺术形象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善于把握艺术创作中个性与共性的平衡,在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无论是纵向的风格演变,还是横向的题材拓展,都体现出敢于超越自我的艺术勇气。
戴渭的艺术理念极具开放性。他敏锐地捕捉到中西方艺术理念的共通之处,既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以形传神、骨法用笔”的精髓,又吸纳西方艺术对结构的提炼。在创作实践中,他尤为重视内心信仰转化成用笔能力的沉淀,通过目识心记的方式积累创作素材。
展览现场,“矿物颜料”专题展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完整展示了艺术家从深山采集原始矿石到制成成品颜料的全过程。策展团队向记者分享了一则创作轶事:为寻找特殊颜料,戴渭曾深入山区采集矿石,途中不慎摔伤,却意外获得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材料近乎痴迷的探索精神,成为其作品独特质感的有力保证。
在造像画创作区,一组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的佛造像作品脱颖而出。艺术评论家指出,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敦煌壁画的气韵,又注入了当代艺术语言,展现出“古法新用”的创造性转化。记者留意到,作品说明中特别强调了对《造像量度经》等经典的深入研究,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仪轨的严谨态度。
普贤菩萨尊像(120X120cm)
展览画册序言中,戴渭写道:“每一幅作品都是建造精神殿堂的过程。”这一创作理念在现场得到了充分印证。通过高清放大图展示的细节,观众能清晰看到层层叠染的矿物颜料所形成的独特肌理,以及艺术家对每个线条近乎苛刻的追求。
敦煌九色鹿(32X42cm)
戴渭的壁画作品极具个人色彩。他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众生对信仰的虔诚融入作品之中,用东方的艺术语言表达个性精神,巧妙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彩与朴素特点,以及西方的技艺与思想,填补了相关艺术流派的空白,进一步强化了艺术精神化的道路。他将艺术认知、审美创造与学术研究有机融通,着眼于古今中外“西学东渐”与“融创中西”的思潮流变,深入研究融合中西的各艺术门类作品及其风貌特征,以严谨的学术探究与灵动的创作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壁画创作体系与艺术创作实践理论,清晰细腻、准确合理地循技入道,完整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传统壁画思想体系。
据悉,本次巡展吸引了众多佛教文化爱好者与壁画爱好者前来观摩。后续,展览还将走进各大百年古刹寺院。展览方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沿着历史轨迹”的展示方式,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华传统壁画艺术的永恒魅力。
大日如来尊像(32X42cm)
在展览开幕式上,艺术界人士对戴渭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大家普遍认为,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壁画艺术当代发展的积极探索。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某教授在研讨会上所言:“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千年的壁画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