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王安石经济学

王安石经济学

沃鑫才子沃鑫才子时间2023-07-22 12:48:00分类财经浏览12793

郑磊

【磊落之言】

王安石变法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依靠广大官吏实施,要满足较高的能力要求和道德水准,在短期内无法做到。

北宋庆历年间,内外交困,兵马钱粮和官员俸禄的支出导致国库入不敷出。范仲淹临危受命,提出以整治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虽然这次变法失败了,但是,通过改革兴利除弊,一直是北宋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宋神宗继位后,重用王安石继续未竟事业,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作为首辅,他的整套政治经济改革方略,按时下说法,也可称作“王安石经济学”。

最近读了《变宋》一书,了解了这场变法更多历史细节。本文侧重从社会经济视角谈谈这个问题。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的一个核心宗旨“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变法获得神宗皇帝大力支持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战乱和自然灾害,农业有可能获得丰收,但是不断提高收成还需要更多农技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北宋当时除了外患,天灾相当频繁。希望在这种环境下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王安石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从开辟新财源入手。北宋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非常发达,但也存在冗官、冗费、冗兵问题,土地兼并和地方市场垄断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王安石吸取了范仲淹变法失败的教训,避开了冗官问题,改革重点放在富国强兵。他在地方担任三年县令的经历,为他的改革政策提供了样本。当时,王安石下基层调研,兴修水利、救助灾民,在青黄不接时贷谷与民,改善了生产条件,澄清了吏治,用政府之力调节市场弊端,取得了成功。因此,王安石首先推出了“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作为政府官员的发运使被授权通盘筹划,调整政府购买力度,减少市价操纵,打击了城市囤货居奇的商人阶层。“方田均输法”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地主隐瞒土地、偷漏税款,土地按土质好坏征收田赋。

反对王安石的人也不全是指责他“违反祖制”的人,比如司马光也主张变法,但是要“以民为本,藏富于民”,而王安石主张“政府集中所有资源,统一使用”。司马光主张先从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推进;王安石更激进和标新立异,而且不惜打破现有政治规则,强力推行变法,比如干预负责监督官员的御史任免,借助皇帝诏书规避现有法律条款,而在任用推行变法的官员方面也有很多疏漏不查之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府官员必须是“善理财者”,而且没有私心杂念。这是非常高的用人标准。官员的理财能力因人而异,而解决贪腐问题需要依靠一个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政治体制。

事实上,王安石为推行新法采取了一些权变措施,破坏了权力制衡结构,而任用的官员也不全是理财高手。比如,引发最多争议的“青苗法”,虽然在颁布时特别加上不许地方政府强行摊派的规定,但在推行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个问题。这与对官员的考核要求有关,“农田水利法”鼓励地方政府兴修农田水利,规定地方政府可以用青苗法的收益作为贷款本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均输法要求负责官员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平抑物价,又不能将所有利润收归政府所有,使商人无利可图,很多地方出现了“豪商大贾皆疑而不敢动”的现象,冲击了城市市场经济。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无可非议,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依靠广大官吏实施,要满足较高的能力要求和道德水准,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初衷被扭曲和严重的“吏缘为奸”现象,不仅商人和地主不满,百姓更是深受骚扰之苦。司马光认为财富不在民则在官,总量是相对固定的,国用不足主要是各方面花费太大,这符合当时的情况,解决方法在于“处之有道,用之有节”。所谓对变法态度相反的这两个人,其实“趣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使得政府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城市商业经济和商品运输等活动,客观上要求官员有更多时间精力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加强监督和服务,而当时的各层政府做不到,过于粗放的管理和目标导向的考核,导致地方政府的操作了变成了搜刮百姓为朝廷创收的行为。新法推行过程中,反对和支持的声音都有很多,说明各地执行的效果是不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应遵循“治大国如烹小鱼”的原则,但是主张变法的人急于推进改革,执行层面有较强获利动机,大范围快速推广导致了局势失控,最终断送了变法的前程。

(作者系深圳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美联储国际社会商业银行海鲜中远
湖北:治欠薪安民心 EBC外汇商品股指快讯|美股财报季大幕拉开 指数先涨为敬